闌尾周圍膿腫通常由急性闌尾炎穿孔后感染擴散引起,主要誘因包括闌尾管腔阻塞、細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延誤治療及解剖結構異常。
1、闌尾管腔阻塞:
糞石、淋巴濾泡增生或異物堵塞闌尾管腔是最常見原因。管腔阻塞后腔內壓力升高,導致血液循環障礙,黏膜屏障受損,細菌侵入闌尾壁引發炎癥。未及時干預可能發展為化膿性闌尾炎,最終穿孔形成膿腫。
2、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厭氧菌等腸道病原體在闌尾壁缺血壞死時大量繁殖,炎癥反應釋放蛋白酶和細胞因子,破壞闌尾結構完整性。細菌通過穿孔處進入腹腔,被大網膜和周圍組織包裹形成局限性膿腫。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營養不良患者,免疫防御功能減弱,闌尾炎更易進展為穿孔。機體無法有效局限感染,細菌擴散至闌尾周圍組織,形成膿液積聚。
4、延誤治療:
急性闌尾炎發作超過48小時未接受規范治療,炎癥持續加重導致闌尾壁全層壞死。穿孔后感染物質滲入右下腹,刺激腹膜產生炎性滲出,纖維蛋白沉積形成包裹性膿腫。
5、解剖結構異常:
闌尾位置變異如盆腔位、盲腸后位或腸系膜過短時,炎癥不易被大網膜包裹。感染灶與周圍組織粘連不充分,膿液擴散范圍擴大,增加膿腫形成風險。
預防闌尾周圍膿腫需重視早期闌尾炎癥狀,如轉移性右下腹痛伴發熱應及時就醫。治療期間需禁食以減少腸道蠕動,靜脈營養支持保證能量攝入。康復期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膿腫破裂,逐步恢復低纖維飲食。術后三個月內定期復查腹部超聲,觀察膿腫吸收情況。日常注意飲食衛生,規律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保持排便通暢降低糞石形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