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性肛裂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排便通暢、局部清潔護理、飲食調整、避免久坐及適度運動。陳舊性肛裂是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形成的慢性潰瘍,多與長期便秘、肛門括約肌痙攣等因素有關。
1、保持排便通暢
每日定時排便可減少糞便干結對裂口的刺激。建議晨起后飲用溫水刺激胃腸反射,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便秘者可遵醫囑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滲透性瀉藥,或外用開塞露輔助軟化糞便。排便后出現肛門疼痛加重或出血需及時就醫。
2、局部清潔護理
每次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區域,避免使用堿性肥皂。可選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兩次以促進創面愈合。清洗后保持會陰干燥,穿透氣棉質內褲。若出現局部紅腫、滲液等感染跡象,需就醫排除肛周膿腫。
3、飲食調整
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增加芹菜、西藍花等富含纖維的蔬菜攝入。適量食用火龍果、熟香蕉等潤腸食物,限制辛辣刺激及油炸食品。合并貧血者可補充動物肝臟、瘦肉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琥珀酸亞鐵片。
4、避免久坐
連續坐姿超過1小時需起身活動,使用環形坐墊減輕肛門壓力。辦公室工作者建議每小時進行提肛運動,即收縮肛門3秒后放松,重復進行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避免騎行、騎馬等壓迫肛門的運動,防止裂口機械性損傷。
5、適度運動
每日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有氧運動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群協調性,具體方法為平躺時雙膝彎曲,收縮肛門和尿道肌肉5秒后放松。急性疼痛期應暫停運動,待癥狀緩解后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恢復。
陳舊性肛裂患者需長期堅持上述護理措施,若出現持續便血、劇烈疼痛或發熱等癥狀提示可能繼發感染或形成肛瘺,須立即就診。日常可記錄排便頻率及性狀變化,復診時供醫生參考。注意心理調節避免焦慮情緒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疏導。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促進創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