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占位病變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腫瘤標志物檢測、臨床觀察、手術探查等方式明確性質。胰腺占位病變可能由胰腺炎、胰腺囊腫、胰腺良性腫瘤、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癌等原因引起。
1、炎癥性病變:
慢性胰腺炎反復發作可能導致局部纖維化增生,形成假性囊腫或炎性包塊。這類病變通常伴隨腹痛、脂肪瀉等癥狀,通過禁食、胰酶替代治療可緩解,需與胰腺癌進行CA19-9和影像學鑒別。
2、囊性病變:
胰腺漿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性腫瘤多表現為邊界清晰的囊性占位,常見于中年女性。增強CT顯示蜂窩狀特征,多數為良性病變,但黏液性囊腺瘤存在惡變傾向,建議手術切除。
3、良性腫瘤: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好發于年輕女性,超聲造影可見"快進慢出"強化模式。手術完整切除后預后良好,術后需定期復查腹部MRI監測復發。
4、神經內分泌瘤: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與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相關,通常表現為胰島素瘤或胃泌素瘤。典型癥狀包括低血糖、頑固性消化道潰瘍,可通過奧曲肽掃描定位,治療采用生長抑素類似物或靶向切除。
5、惡性腫瘤:
胰腺導管腺癌占胰腺惡性占位的85%,與吸煙、慢性胰腺炎等因素有關。典型表現為無痛性黃疸、體重驟降,增強CT顯示"雙管征"。根治性手術聯合吉西他濱化療可改善預后,但五年生存率仍不足10%。
發現胰腺占位后應完善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明確病理性質。日常需戒煙限酒,采用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運動建議選擇太極拳等低強度項目,避免腹部撞擊。術后患者需長期監測血糖及營養狀況,每3-6個月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