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積血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排出。宮腔積血指血液在子宮腔內積聚,常見于產后、流產或月經異常等情況,輕微積血通常能通過子宮收縮自然排出。
產后或流產后宮腔積血多屬于生理性,子宮通過收縮將積血逐漸排出體外。適當活動如散步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積血排出。熱敷下腹部也能緩解疼痛并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感染,觀察出血量和顏色變化,若出血量突然增多或伴隨劇烈腹痛需警惕。
病理性宮腔積血可能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持續出血、下腹墜脹、貧血等癥狀。子宮肌瘤可能導致宮腔變形影響積血排出,子宮內膜息肉會阻礙子宮收縮。宮腔粘連嚴重時積血無法自行排出,需醫療干預。超聲檢查可明確積血量和病因,必要時行宮腔鏡手術清除積血并處理原發病。
宮腔積血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飲食宜清淡富含鐵質如菠菜、豬肝等預防貧血,保持充足休息。若積血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發熱、異味分泌物等感染跡象,需及時就醫。定期復查超聲了解積血吸收情況,根據醫生建議選擇藥物治療如益母草顆粒、產婦安合劑促進子宮恢復,或手術解除宮腔粘連。心理上需減輕焦慮,多數宮腔積血經合理調理可完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