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憩室通常無法自愈,需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醫學干預或定期觀察。
1. 子宮憩室的形成與分類:
子宮憩室是子宮肌層薄弱處形成的囊狀凸起,多發生于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處。根據大小和癥狀可分為無癥狀型憩室深度<3mm和有癥狀型深度≥3mm。無癥狀型可能長期穩定,但組織學異常持續存在;有癥狀型常伴隨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或慢性盆腔疼痛。
2. 非手術治療方案:
對于輕度憩室深度3-7mm,可嘗試藥物調節月經周期,如短效口服避孕藥或黃體酮類藥物。配合盆底肌康復訓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部分患者癥狀可緩解。需每3-6個月復查超聲監測憩室變化,期間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
3. 手術治療指征:
憩室深度>8mm、伴隨嚴重出血或計劃再生育者需手術修復。宮腹腔鏡聯合憩室修補術能精準切除瘢痕組織,術后子宮肌層重建率達85%以上。術后需避孕12-18個月,待子宮切口完全愈合后再考慮妊娠,否則可能增加子宮破裂風險。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經期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如魚肉、蛋類及柑橘類水果。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支撐力,但需避免深蹲等增加腹壓的動作。若出現經期超過10天、性交后出血或反復盆腔感染應及時復查,必要時考慮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