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血尿可能由泌尿系統感染、劇烈運動、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結石、遺傳性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休息調整、免疫抑制治療、碎石手術、基因檢測等方式干預。
1、泌尿感染:
細菌侵入尿道或膀胱是兒童血尿常見原因,大腸桿菌感染占80%以上。典型表現包括排尿疼痛、尿頻尿急,嬰幼兒可能僅表現為發熱拒食。確診需尿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酯酶陽性,清潔中段尿培養可明確病原菌。
2、運動因素:
足球籃球等劇烈運動可能導致膀胱壁機械性損傷,紅細胞通過受損黏膜進入尿液。這種生理性血尿通常24-48小時自行消失,超聲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建議運動前后充分飲水,避免脫水狀態下高強度訓練。
3、腎炎引發:
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是學齡期兒童血尿主要病因,可能與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有關。典型表現為晨起眼瞼浮腫、茶色尿,實驗室檢查可見補體C3降低。需監測血壓和腎功能變化。
4、結石問題:
泌尿系結石在兒童中發病率約2%,草酸鈣結石最常見。血尿常伴隨腰腹部絞痛,超聲檢查可發現腎盂積水。小于5mm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和藥物排石,胱氨酸結石需堿化尿液治療。
5、遺傳疾病:
Alport綜合征等遺傳性腎病可表現為持續性鏡下血尿,常合并高頻聽力下降。基因檢測可發現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變。這類患兒需定期監測尿蛋白和腎功能進展。
每日保證1000-1500ml飲水量有助于沖刷尿道,選擇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替代劇烈跑跳,觀察尿液顏色變化需使用白色便盆。急性發作期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堅果,長期血尿患兒建議每3-6個月復查尿常規和腎臟超聲。出現發熱、浮腫或尿量明顯減少需急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