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下腹墜痛、外陰瘙癢、月經異常等癥狀。慢性宮頸炎通常由病原體感染、機械性刺激、化學物質刺激、激素水平異常、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白帶增多
白帶增多是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癥狀,白帶可能呈現黃色或膿性,伴有異味。部分患者白帶中可能混有血絲。這種情況通常與宮頸腺體分泌旺盛有關,長期分泌物刺激可能導致外陰不適。建議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2、接觸性出血
接觸性出血表現為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后陰道少量出血,出血量通常不多。這是由于宮頸炎癥導致組織脆弱,輕微接觸就容易出血。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排除宮頸其他病變可能。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
3、下腹墜痛
部分患者會出現下腹部隱隱作痛或墜脹感,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這種不適通常在月經期或勞累后加重。炎癥累及盆腔時可能引起盆腔充血,導致持續性疼痛。適當休息和局部熱敷可能緩解癥狀,但需就醫明確病因。
4、外陰瘙癢
由于炎癥分泌物刺激外陰皮膚,可能導致外陰瘙癢不適。長期搔抓可能引起皮膚破損和繼發感染。應避免抓撓,選擇棉質透氣內褲,減少局部摩擦。癥狀持續不緩解需就醫檢查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5、月經異常
慢性宮頸炎可能影響月經周期,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月經間期出血。炎癥波及子宮內膜時可能干擾正常月經。這種情況需要與內分泌紊亂、子宮肌瘤等疾病鑒別。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激素檢查和超聲檢查。
慢性宮頸炎患者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建議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如瘦肉、雞蛋、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咖啡因攝入。適當進行溫和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但應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婦科檢查對監測病情變化很重要,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宮頸癌篩查。出現癥狀加重或異常出血應及時就醫,不要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