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種、避免高危行為、加強孕期檢查、注意飲食衛生、及時治療基礎肝病等。妊娠期女性免疫力相對較低,需特別防范病毒性肝炎感染,以降低母嬰傳播風險。
1、疫苗接種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應在孕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種,若孕期發現未接種或抗體不足,可在醫生指導下補種。甲肝疫苗也可在計劃懷孕前接種,但孕期通常不建議主動接種減毒活疫苗。
2、避免高危行為
杜絕不安全性行為、避免共用注射器等血液暴露行為。減少紋身、穿耳洞等有創操作,必須進行時應確保器械嚴格消毒。接觸肝炎患者血液或體液后需立即清洗消毒,醫務人員更需規范執行防護措施。
3、加強孕期檢查
孕早期應常規篩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等指標,高危人群需增加檢測頻率。發現病毒攜帶者需進一步評估肝功能與病毒載量,必要時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阻斷母嬰傳播。孕期出現乏力、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排查。
4、注意飲食衛生
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貝類、水產等可能攜帶甲肝病毒的食物。水果蔬菜需徹底清洗,飲用水應煮沸處理。外出就餐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場所,飯前便后嚴格洗手,切斷糞口傳播途徑。
5、治療基礎肝病
孕前患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的女性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將病毒載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后再妊娠。孕期確診肝炎需使用替諾福韋等妊娠B類抗病毒藥物時,應嚴格遵醫囑監測肝功能與胎兒狀況。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預防需貫穿孕前、孕中、產后全過程。除上述措施外,孕婦應保持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飲食上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但需控制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分娩后新生兒需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乳喂養需根據母親病毒載量評估風險。定期復查肝功能直至產后半年,出現異常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