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毛囊炎可通過局部清潔護理、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病主要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膚屏障受損、內分泌失調和免疫異常等因素引起。
細菌感染是頭皮毛囊炎最常見的原因,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患者會出現紅色丘疹或膿皰,伴有疼痛或瘙癢。治療需選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藥物,嚴重時可口服頭孢氨芐。
真菌感染以馬拉色菌為主,表現為頭皮屑增多伴毛囊性丘疹。酮康唑洗劑、聯苯芐唑溶液等抗真菌藥物能有效控制癥狀。合并明顯炎癥時可短期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皮膚屏障受損常見于頻繁染燙、過度清潔等行為。表現為頭皮干燥脫屑,易繼發感染。建議使用含神經酰胺的溫和洗發產品,避免抓撓刺激。可配合紅光照射促進修復。
內分泌失調多見于青春期或油性膚質人群,皮脂分泌旺盛導致毛囊堵塞。除調節作息外,異維A酸膠丸可抑制皮脂腺活性。伴隨痤瘡者需聯合多西環素抗炎。
免疫異常患者易反復發作,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除規范抗感染治療外,需排查血糖異常。頑固性病例可采用窄譜紫外線照射治療,膿腫形成需切開引流。
日常需保持頭皮清潔干燥,避免共用梳洗用具。癥狀持續加重或伴隨發熱者應及時就醫,糖尿病患者出現頭皮紅腫熱痛需警惕深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