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紅腫瘙癢可能由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接觸性皮炎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局部灼熱感、分泌物異常或皮膚破損等癥狀。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常見誘因,與陰道菌群失調、免疫力下降有關,典型癥狀為豆腐渣樣白帶伴劇烈瘙癢。治療需使用抗真菌藥物如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同時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
細菌性陰道病多由加德納菌過度繁殖導致,表現為灰白色魚腥味分泌物,可能伴隨排尿不適。治療需口服甲硝唑或局部使用克林霉素軟膏,日常需注意外陰清潔干燥。
接觸性皮炎屬于物理刺激反應,常見于衛生巾、洗滌劑等過敏原接觸后,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建議停用致敏產品,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抗過敏。
滴蟲性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發,典型癥狀為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可能合并尿道刺激征。治療需伴侶同治,口服甲硝唑片并煮沸消毒內褲。
少數情況需警惕外陰白斑或硬化性苔蘚等慢性疾病,表現為皮膚色素減退、皸裂。此類病變需活檢確診,長期隨訪管理,必要時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光療。
若癥狀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潰瘍、出血等表現,建議盡早就醫進行白帶常規、病原體培養等檢查。糖尿病患者或孕婦出現外陰癥狀時需優先排除特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