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不建議直接拔掉。強行拔除可能導致皮膚撕裂、出血甚至感染。
1、倒刺形成的原因:
倒刺多因皮膚干燥或局部摩擦導致角質層分離。頻繁接觸水、使用刺激性清潔劑、缺乏維生素等因素會加劇皮膚屏障受損。手部長期暴露于干燥環境或機械刺激時,角質層水分流失加快,表皮細胞連接松散,形成翹起的三角形皮屑。
2、錯誤處理的危害:
直接撕扯倒刺會使創面擴大至真皮層,引起劇烈疼痛和出血。開放性傷口容易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可能發展為甲溝炎或化膿性指頭炎。反復損傷同一部位可能導致局部皮膚增厚硬化,影響手指靈活性。
3、正確處理方式:
使用消毒剪刀齊根剪除翹起部分,避免損傷周圍健康皮膚。處理后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護手霜,幫助修復皮膚屏障。對于已發紅的倒刺,可先用碘伏消毒,再外敷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日常保持手部濕潤,洗手后及時補涂保濕產品。
預防倒刺需減少手部過度清潔,洗碗時佩戴橡膠手套。飲食中適量增加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蛋黃,以及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環境濕度在50%左右,睡前厚涂凡士林并佩戴棉質手套加強保濕。若倒刺周圍出現明顯紅腫熱痛或膿液分泌,需及時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