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出現腫塊可能由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囊腫或乳腺癌等原因引起。腫塊性質不同,處理方式也存在差異,需結合臨床表現和醫學檢查綜合判斷。
乳腺增生是最常見的良性病變,多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典型表現為雙側乳房多發顆粒狀或條索狀結節,月經前脹痛明顯,月經后減輕。可通過調整作息、減少咖啡因攝入、佩戴合適胸罩等方式緩解癥狀,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使用乳癖消片、逍遙丸等中成藥。
乳腺炎多見于哺乳期女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是主要病因。患者常出現局部紅腫熱痛,可能伴隨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治療需排空乳汁并配合抗生素,頭孢克洛、阿莫西林是常用藥物,膿腫形成時需切開引流。
乳腺纖維腺瘤是青年女性高發的良性腫瘤,觸診多為圓形、邊界清晰的無痛性腫塊。發病與雌激素水平過高相關,直徑小于3厘米且生長緩慢者可定期觀察,瘤體較大或短期內迅速增長需手術切除。
乳腺囊腫屬于乳腺導管擴張形成的液性包塊,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單純性囊腫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復雜性囊腫需穿刺抽液或手術切除以排除惡變可能。
乳腺癌是女性惡性腫瘤首位,早期表現為無痛單發硬塊,可能伴隨乳頭溢液、皮膚橘皮樣改變。確診需依靠鉬靶、穿刺活檢等檢查,治療方式包括保乳手術、全乳切除、化療、放療及靶向治療。4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進行乳腺專項體檢,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乳房自檢是早期發現腫塊的有效方法,建議月經結束后一周進行。用指腹平觸乳房各象限,注意有無質地改變或異常隆起。非哺乳期出現乳頭血性溢液、皮膚凹陷等危險信號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