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糜爛患者日常需重點保持清潔干燥、避免刺激、調整飲食結構、規范用藥及定期復查。外陰糜爛多由局部感染、慢性刺激或內分泌紊亂引起,表現為紅腫、瘙癢、分泌物異常等癥狀,科學護理可促進愈合并預防復發。
保持清潔干燥是基礎護理措施。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1-2次,選擇無皂基弱酸性洗劑,清洗后輕輕拍干水分。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強力沖洗,穿著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經期衛生巾每2-3小時更換。久坐人群可墊放透氣坐墊減少局部悶熱。
避免物理化學刺激能防止病情加重。暫停使用含香精的衛生護墊、沐浴露及私處護理液,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騎自行車等摩擦運動。新購內衣需充分洗滌去除化學殘留,洗衣時選擇中性洗滌劑并充分漂洗。
飲食調整有助于炎癥控制。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補充維生素A胡蘿卜、菠菜和維生素C獼猴桃、西蘭花。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減少高糖食物攝入。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可適量飲用無糖酸奶調節菌群平衡。
規范用藥需遵循醫囑。細菌性感染可選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軟膏,真菌感染常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松軟膏需嚴格按療程使用。用藥期間出現灼熱感或皮疹應及時停用并復診。
定期監測病情變化至關重要。輕度糜爛每周自查癥狀變化,中重度患者每2-4周門診復查。絕經后患者需評估雌激素水平,糖尿病患者應監測血糖。出現潰瘍面擴大、異常出血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需立即就醫。
特殊人群需針對性護理。孕婦宜選擇物理降溫緩解瘙癢,兒童患者避免使用含薄荷成分藥劑,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監測。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出現糜爛應排查病毒感染可能。日常護理2周無改善或持續滲液需進行分泌物培養和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