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薄可能由雌激素水平低、宮腔操作損傷、子宮內膜炎、多囊卵巢綜合征、年齡增長等因素引起。
1、雌激素不足:
雌激素是促進子宮內膜增生的關鍵激素。過度節食、長期壓力或卵巢功能減退會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表現為月經量少、周期延長。日常可增加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攝入,必要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替代治療。
2、宮腔操作史:
人工流產、刮宮等手術可能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這類機械性損傷常伴隨宮腔粘連,超聲檢查可見內膜連續性中斷。輕度損傷可通過宮腔灌注生長因子促進修復,嚴重粘連需行宮腔鏡分離術。
3、慢性炎癥:
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或反復細菌感染會導致內膜纖維化。患者多有下腹隱痛、異常陰道分泌物癥狀。確診需進行內膜活檢,治療包括抗結核藥物利福平、異煙肼或抗生素多西環素聯合局部理療。
4、內分泌疾病: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因排卵障礙導致孕酮缺乏,子宮內膜長期受單一雌激素刺激而發育不良。這類患者往往合并痤瘡、多毛,需通過二甲雙胍調節代謝,配合克羅米芬促排卵恢復內膜周期性變化。
5、生理性衰退:
35歲后卵巢功能逐漸下降,絕經前女性內膜厚度每年減少約0.5mm。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遞減。建議保持每周3次有氧運動,補充維生素E和輔酶Q10改善卵泡質量,必要時采用凍存胚胎等輔助生殖技術。
日常需保證優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推薦食用牛肉、菠菜及動物肝臟。每周進行瑜伽或快走等溫和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避免熬夜及生冷飲食。備孕女性若排卵期內膜持續<7mm,建議生殖科就診評估是否需要雌激素周期治療或宮腔灌注。長期月經稀少者需每半年復查陰道超聲監測內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