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爛腿可能引發靜脈性潰瘍、蜂窩組織炎、深靜脈血栓、淋巴水腫、敗血癥等疾病。長期不愈的潰瘍會增加感染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全身性并發癥。
1、靜脈性潰瘍: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導致血液淤積,皮膚營養障礙形成潰瘍。患者需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使用彈力繃帶或醫用壓力襪改善循環,避免長時間站立。潰瘍面需定期清創消毒,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或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2、蜂窩組織炎:皮膚破損后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真皮及皮下組織。表現為紅腫熱痛伴發熱,需口服頭孢氨芐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控制感染。局部采用硫酸鎂濕敷消腫,監測體溫變化及血象指標。
3、深靜脈血栓:靜脈淤滯導致血液高凝狀態,形成血栓可能脫落引發肺栓塞。超聲檢查可確診,急性期需臥床制動,注射低分子肝素或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慢性期穿戴二級壓力醫用彈力襪,避免按摩患肢。
4、淋巴水腫:反復感染破壞淋巴管致淋巴回流障礙,肢體持續性腫脹。采用多層繃帶加壓包扎,配合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促進淋巴引流。日常皮膚護理需使用pH5.5弱酸性清潔劑,預防丹毒發作。
5、敗血癥:細菌經潰瘍面入血引發全身炎癥反應,出現寒戰高熱及器官衰竭。血培養陽性需靜脈輸注萬古霉素或美羅培南,重癥患者需入住ICU進行液體復蘇和血管活性藥物支持。
患者應保持低鹽高蛋白飲食,每日攝入60g以上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胸肉、大豆制品。適度進行踝泵運動及床上抬腿訓練,睡眠時墊高下肢20cm。每周使用溫水37℃以下清洗患肢后涂抹尿素軟膏,避免使用電熱毯或熱水袋。出現體溫超過38.5℃、潰瘍面積擴大或肢體劇痛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