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黃霉素片主要用于治療真菌感染,使用時需注意過敏反應、肝功能監測、藥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藥及不良反應管理。
1、過敏反應:
服用灰黃霉素片前需確認無灰黃霉素或類似藥物過敏史。過敏體質者可能出現皮疹、瘙癢甚至過敏性休克,首次用藥后應密切觀察。若出現面部腫脹、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癥狀,需立即停藥并就醫。既往對青霉素類過敏者需謹慎,因可能存在交叉過敏反應。用藥期間避免陽光直射,灰黃霉素可能增加光敏性皮炎風險。
2、肝功能監測:
灰黃霉素需經肝臟代謝,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或黃疸。用藥前應檢查肝功能,治療期間每4-6周復查一次。酗酒者、肝病患者需調整劑量或避免使用。若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尿色加深等肝炎癥狀,應立即停藥。與其他肝毒性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聯用需嚴格遵醫囑。
3、藥物相互作用:
灰黃霉素會降低抗凝藥華法林療效,需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巴比妥類藥物可能加速灰黃霉素代謝,導致抗真菌效果下降。與環孢素聯用可能增加后者血藥濃度,引發腎毒性。口服避孕藥效果可能減弱,建議采用額外避孕措施。用藥期間避免飲酒,可能誘發雙硫侖樣反應。
4、特殊人群用藥:
妊娠期禁用灰黃霉素,動物實驗顯示胚胎毒性。哺乳期婦女用藥需暫停母乳喂養。兒童需根據體重精確計算劑量,避免長期使用。老年人肝功能減退者需減量。紅斑狼瘡患者慎用,可能加重病情。駕駛員慎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頭暈等神經系統反應。
5、不良反應管理:
常見頭痛、惡心等輕微反應通常可耐受。若出現嚴重腹瀉、皮膚剝脫或白細胞減少需立即就醫。治療足癬等感染需持續用藥至病甲完全替換,擅自停藥易復發。用藥期間建議高脂飲食促進藥物吸收。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監測造血系統異常。
使用灰黃霉素片期間應保持足部干燥透氣,選擇棉質襪子避免真菌滋生。飲食可增加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瘦肉,輔助皮膚修復。避免與葡萄柚同服,可能干擾藥物代謝。治療期間不宜進行劇烈運動,減少出汗刺激感染部位。若需長期用藥,建議聯合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出現持續發熱或淋巴結腫大需排查藥物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