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內半月板組織的撕裂或磨損,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損傷原因主要有運動創傷、退行性改變、關節力學異常、先天性發育不良和長期負重勞損。
1、運動創傷:
劇烈運動中急停急轉、膝關節扭轉等動作容易導致半月板撕裂,常見于足球、籃球等對抗性運動。急性損傷常伴隨關節交鎖感和彈響,需通過MRI確診。輕中度損傷可采用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保護軟骨,嚴重撕裂需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或部分切除。
2、退行性改變:
中老年人群半月板含水量下降、彈性減弱,日常行走或輕微扭傷即可造成層裂樣損傷。這類損傷多合并軟骨磨損,表現為上下樓梯時膝前疼痛。建議使用氨基葡萄糖營養軟骨,配合脈沖射頻治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3、關節力學異常:
O型腿或X型腿等力線不正會加重半月板局部壓力,長期可導致桶柄狀撕裂。患者常主訴久站后膝關節酸脹,通過步態分析可明確生物力學缺陷。需定制矯形鞋墊配合股四頭肌強化訓練,嚴重畸形需截骨矯形手術。
4、先天性發育不良:
盤狀半月板等先天畸形更容易發生撕裂,青少年期即可出現膝關節彈響癥狀。超聲檢查可見半月板增厚變形,早期發現可通過關節鏡成形術保留半月板功能。延誤治療可能加速關節退變。
5、長期負重勞損:
重體力勞動者或肥胖人群持續關節負荷過大,會導致半月板邊緣毛糙、分層。典型表現為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緩解。建議控制體重,避免深蹲和跪姿工作,使用護膝分散壓力。
康復期應進行直腿抬高、靜蹲等股四頭肌等長訓練,水中運動可減少關節負擔。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膠原蛋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過后可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但腫脹明顯時仍需冰敷。若出現關節交鎖或明顯不穩感應及時復查,防止繼發軟骨損傷。日常建議選擇有緩沖功能的運動鞋,登山時使用手杖分擔膝關節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