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除疤膏需注意藥物成分禁忌、皮膚狀態評估、使用時機選擇、不良反應監測和特殊人群限制。主要有過敏反應風險、開放性傷口禁用、瘢痕類型適配、藥物相互作用和兒童孕婦慎用五點注意事項。
1、成分禁忌:
含硅酮類或洋蔥提取物的除疤膏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對水楊酸過敏者禁用相關產品。肝素鈉成分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凝血功能障礙患者需謹慎。使用前應核對說明書成分表,既往有藥物過敏史者建議先行皮膚斑貼試驗。
2、皮膚評估:
除疤膏僅適用于閉合性創面,未愈合的燒傷、潰瘍或急性皮炎創面禁用。增生性瘢痕需在傷口愈合3-6個月后使用,陳舊性瘢痕超過兩年則效果有限。使用前需清潔并干燥皮膚,合并感染時應先控制感染再用藥。
3、使用時機:
創傷后7-10天傷口完全上皮化后開始使用效果最佳。術后拆線后需等待針眼閉合,建議間隔24小時再涂抹。每日使用2次需保持8小時以上藥物停留時間,涂抹過厚可能影響皮膚呼吸。
4、不良反應:
30%使用者可能出現局部瘙癢、灼熱感等刺激癥狀,持續1周無緩解需停藥。偶見色素沉著或毛細血管擴張,停藥后多可自行恢復。出現皮疹、水腫等超敏反應應立即清洗并就醫。
5、特殊人群:
孕婦避免使用含維A酸衍生物的除疤膏,哺乳期婦女胸部瘢痕用藥需防止嬰兒接觸。兒童建議選擇不含激素的硅酮凝膠,糖尿病患者慎用可能影響血糖的制劑。瘢痕體質者需配合壓力療法增強效果。
除疤膏使用期間應避免陽光直射瘢痕部位,外出時配合物理防曬。保持瘢痕區域適度濕潤,洗澡水溫不超過40℃。可適當按摩促進藥物吸收,但增生期瘢痕需避免機械刺激。聯合使用維生素E或蘆薈膠可能增強效果,但需間隔2小時以上。治療期間觀察瘢痕軟化程度和顏色變化,超過6個月無效建議更換治療方案。瘢痕護理需配合高蛋白飲食,補充鋅元素促進膠原重塑,限制辛辣食物減少瘙癢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