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酸痛可通過熱敷按摩、適度運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調整作息等方式緩解。渾身酸痛可能與過度勞累、肌肉拉傷、感冒發熱、纖維肌痛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等因素有關。
熱敷能促進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幫助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酸痛部位,溫度不宜過高避免燙傷。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酸痛感。按摩時力度要適中,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可配合使用舒緩精油增強效果。
適度運動能促進內啡肽分泌,具有天然鎮痛作用。建議選擇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瑜伽等,運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后進行拉伸,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肌肉損傷。長期規律運動能增強肌肉耐受力,預防酸痛反復發作。
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緩解疼痛和炎癥。肌肉松弛劑如鹽酸乙哌立松可用于緩解肌肉痙攣。外用藥物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用藥需遵醫囑,避免長期使用。
超聲波治療利用高頻聲波產生熱效應,促進組織修復。經皮神經電刺激通過電流阻斷疼痛信號傳導。紅外線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僵硬。這些物理治療方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根據病情選擇合適方案,通常需要多次治療才能見效。
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肌肉修復,建議每天睡眠7-8小時。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每1-2小時活動身體。工作強度大時可分段休息,減輕肌肉負擔。保持正確坐姿和站姿,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設備。睡前洗熱水澡或泡腳能放松全身肌肉,改善睡眠質量。
日常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飲食上可多攝入富含維生素B族、鎂、鈣的食物如全谷物、堅果、深綠色蔬菜等,有助于神經肌肉功能恢復。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不良姿勢。若酸痛持續不緩解或伴隨發熱、關節腫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排除風濕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平時可進行適度拉伸和核心肌群鍛煉,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預防酸痛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