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引導骨再生術適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主要有骨缺損修復、拔牙后即刻種植、牙周病骨吸收、種植體周圍骨裂開、上頜竇提升等情況。
1、骨缺損修復
牙槽骨因外傷、感染或長期缺牙導致局部骨量不足時,引導骨再生術可幫助重建骨組織。通過植入骨替代材料和屏障膜,刺激新骨形成,為后續種植體提供足夠支撐。常見骨缺損包括水平向骨量不足和垂直向骨高度降低。
2、拔牙后即刻種植
拔牙后牙槽窩存在生理性骨吸收,即刻種植時若發現骨壁不完整或存在裂隙,需聯合引導骨再生技術。屏障膜可防止軟組織長入骨缺損區,骨粉材料則促進牙槽窩內新骨形成,提高種植體初期穩定性。
3、牙周病骨吸收
中重度牙周炎會導致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種植修復前需先恢復骨量。引導骨再生術能重建因炎癥破壞的牙槽嵴形態,采用鈦加強膜可維持空間穩定性,結合去蛋白牛骨基質等材料可獲得較好成骨效果。
4、種植體周圍骨裂開
種植體植入時可能發生骨壁菲薄或開裂,需同期進行引導骨再生。采用可吸收膠原膜覆蓋骨缺損區,配合自體骨或異種骨移植材料,能有效修復骨裂開,避免種植體螺紋暴露影響骨結合。
5、上頜竇提升
上頜后牙區骨高度不足時,經側壁開窗或穿牙槽嵴頂上頜竇提升術中,常需聯合引導骨再生技術。使用低替代速率的骨移植材料維持提升空間,屏障膜防止竇膜細胞干擾,促進新骨形成達種植要求。
接受引導骨再生術后需保持口腔衛生,避免術區受壓或感染。術后早期建議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軟食。吸煙患者應至少戒煙兩周,控制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定期復查評估骨再生情況,通常需要等待四到六個月骨成熟后再行種植體植入。骨移植材料選擇需根據缺損類型、部位及患者條件個體化決定,可吸收膜與不可吸收膜各具適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