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頸炎常用藥物包括抗生素類、抗病毒類、中成藥及局部外用制劑,主要藥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環素、保婦康栓、干擾素栓、聚甲酚磺醛溶液。
1、抗生素類:
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宮頸炎需使用抗生素。阿奇霉素通過抑制病原體蛋白質合成發揮作用,適用于衣原體感染;多西環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支原體有較強活性。使用前需進行藥敏試驗,避免耐藥性產生。
2、抗病毒藥物: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者可使用干擾素栓劑。該藥物具有廣譜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能抑制病毒復制并增強局部免疫力。需連續使用3個月經周期,用藥期間可能出現陰道灼熱感等不良反應。
3、中成藥制劑:
保婦康栓含莪術油等成分,能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改善宮頸充血水腫。適用于各類慢性宮頸炎,尤其對伴有接觸性出血者效果顯著。使用時應避開月經期,孕婦禁用。
4、局部腐蝕劑:
聚甲酚磺醛溶液通過蛋白凝固作用消除宮頸糜爛面,促進新生鱗狀上皮覆蓋。需由醫生操作涂抹,治療后會有大量陰道排液,2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5、陰道微生態調節劑:
乳酸菌制劑可恢復陰道正常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長。適用于反復發作或抗生素治療后的輔助治療,能降低復發率。建議睡前放置以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慢性子宮頸炎患者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增強免疫力;定期婦科檢查監測療效,若出現異常出血或腹痛加劇應及時復診。合并HPV感染者需每6-12個月進行宮頸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