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房出血可能與陰道損傷、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異位癥、生殖道感染、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需結合具體病因通過婦科檢查、藥物治療或手術干預等方式處理。
一、陰道損傷
性行為過程中可能因動作劇烈或潤滑不足導致陰道黏膜機械性損傷,表現為鮮紅色出血伴短暫疼痛。輕微損傷可通過暫停性行為、保持清潔自行恢復,反復出血需排除陰道炎或萎縮性陰道炎。絕經后女性因黏膜變薄更易發生損傷,建議使用水溶性潤滑劑減少摩擦。
二、宮頸病變
宮頸柱狀上皮外移、宮頸息肉或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能在接觸后出血,常為暗紅色點滴狀出血。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宮頸病變需通過陰道鏡活檢確診,低級別病變可隨訪觀察,高級別病變需行宮頸錐切術。定期宮頸癌篩查能早期發現異常。
三、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于宮頸或陰道的子宮內膜組織在性交壓力下出血,多伴隨經期疼痛加重。超聲檢查可見異常回聲結節,確診需病理檢查。輕癥可用短效避孕藥抑制內膜生長,重癥需手術切除病灶。該病易復發需長期管理。
四、生殖道感染
淋球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宮頸炎或子宮內膜炎時,充血組織易接觸出血,常伴異常分泌物。需進行病原體檢測后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多西環素等。性伴侶需同步治療以避免反復感染。
五、凝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血液系統異常可能導致性交后持續滲血,多伴有其他部位出血傾向。需完善凝血四項、血小板功能檢測,確診后需輸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需調整用藥方案。
建議出現行房出血后記錄出血頻率與月經周期關系,避免使用衛生棉條刺激創面。穿著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摩擦,性行為前后注意清潔。急性出血可局部冷敷,持續出血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日常補充鐵劑預防貧血,保持適度運動增強盆底肌力,但避免騎自行車等壓迫會陰部的運動。3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進行婦科超聲和宮頸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