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糖是指出生后28天內嬰兒的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通常定義為足月兒血糖低于2.2毫摩爾/升、早產兒或低體重兒低于2.6毫摩爾/升。新生兒低血糖可能由母體妊娠糖尿病、早產、宮內生長受限、圍產期窒息、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過血糖監測確診并及時干預。
1、母體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的孕婦,其高血糖環境會刺激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多。分娩后母體血糖供應中斷,但新生兒的高胰島素血癥持續存在,導致血糖快速下降。這類患兒需在出生后1小時內開始規律喂養,必要時靜脈補充葡萄糖。
2、早產/低體重
早產兒和小于胎齡兒肝糖原儲備不足,糖異生能力差,同時胰島素調節功能不完善。特別是出生體重低于2500克的嬰兒,需在出生后30分鐘內開始喂養,每2-3小時監測血糖直至穩定。
3、圍產期窒息
缺氧會導致新生兒無氧酵解加速,大量消耗血糖儲備。此類患兒常伴有酸中毒和多器官損傷,需在糾正缺氧的同時維持血糖在4-5毫摩爾/升,過高血糖可能加重神經損傷。
4、感染因素
敗血癥等嚴重感染會顯著增加葡萄糖消耗,同時抑制肝糖原分解。這類低血糖往往伴隨喂養困難、體溫不穩定等癥狀,需在抗感染治療同時通過靜脈營養支持維持血糖。
5、遺傳代謝病
糖原累積癥、脂肪酸氧化障礙等先天性疾病可導致頑固性低血糖。此類患兒多有喂養困難、肌張力低下等表現,需通過血尿代謝篩查、基因檢測確診,并給予特殊配方奶治療。
對于新生兒低血糖的日常護理,建議堅持按需哺乳,足月兒每2-3小時喂養一次,早產兒可縮短至1-2小時。母乳不足時可選擇配方奶補充,喂養后需保持側臥位防止嗆奶。注意觀察嬰兒有無嗜睡、震顫、呼吸暫停等異常表現,定期監測體溫和體重變化。出院后仍需隨訪血糖和神經發育評估,避免長期低血糖導致腦損傷。家長應記錄喂養時間和尿量,發現異常及時返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