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鈣的癥狀主要有骨質疏松、肌肉痙攣、牙齒松動、身高變矮、骨折風險增加等。缺鈣可能與年齡增長、維生素D缺乏、飲食不均衡、慢性腎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等因素有關。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缺鈣的典型表現(xiàn),由于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骼脆性增加。患者可能出現(xiàn)腰背疼痛、駝背或輕微外力下骨折。日常可通過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鈣的食物攝入,配合適度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合成。嚴重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碳酸鈣D3片、阿侖膦酸鈉片等藥物干預。
低鈣血癥可引發(fā)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xiàn)為小腿、足部等部位突發(fā)性肌肉抽搐或痙攣,夜間發(fā)作更為常見。這種情況與鈣離子參與肌肉收縮功能有關。建議老年人每日保證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攝入,必要時醫(yī)生可能開具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進行補充。
長期鈣攝入不足會影響牙槽骨密度,導致牙齒固定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現(xiàn)咀嚼無力、牙齦萎縮或牙齒移位。除增加奶酪、芝麻等食物外,合并牙周疾病時需配合牙科治療。臨床常用枸櫞酸鈣片作為鈣補充劑,但需與維生素D制劑聯(lián)合使用以提高吸收率。
椎體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老年人身高逐漸縮短,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脊柱后凸畸形。這與鈣流失引發(fā)的椎體骨質疏松直接相關。預防措施包括堅持負重運動增強骨強度,避免搬運重物。藥物治療可選用骨化三醇膠丸配合鈣劑,但需定期監(jiān)測血鈣水平。
缺鈣老年人輕微跌倒就可能發(fā)生髖部、腕部或脊柱骨折,愈合過程緩慢。這類骨折與骨密度顯著降低和骨小梁結構破壞有關。除補充鈣爾奇D等制劑外,應進行平衡訓練預防跌倒。對于嚴重骨質疏松患者,醫(yī)生可能建議使用唑來膦酸注射液進行抗骨吸收治療。
老年人預防缺鈣需建立長期管理策略,每日鈣攝入量應達到1000-1200毫克。飲食上多選擇蝦皮、黑木耳、芥菜等富鈣食材,避免高鹽飲食促進鈣排泄。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運動可刺激骨形成,但需注意防跌倒。定期檢測骨密度指標,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補鈣方案,避免與甲狀腺藥物、鐵劑等同時服用影響吸收。冬季日照不足時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制劑,但需警惕過量中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