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牙周炎通過規范治療可以控制病情發展,但已造成的牙槽骨吸收不可逆。治療需結合牙周基礎治療、藥物干預和手術修復,長期維護可延緩疾病進展。
一、重度牙周炎的分期與治療目標
重度牙周炎表現為牙周袋深度超過6毫米,伴隨明顯牙槽骨吸收和牙齒松動。臨床分為活動期與靜止期,活動期需優先控制感染,靜止期重點維持牙周穩定。治療目標為消除炎癥、阻止骨吸收、保留患牙功能,而非完全恢復原始牙周結構。通過齦下刮治清除菌斑結石后,約60%患者可實現牙周袋深度減半。
二、多學科聯合治療方案
基礎治療包括超聲潔治、根面平整和局部用藥,常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輔助消炎。對于垂直型骨缺損,需采用引導性組織再生術聯合骨移植材料修復。松動牙需用纖維帶或夾板固定,嚴重骨吸收者需正畸-牙周聯合治療。每3個月的專業維護和菌斑控制是關鍵,患者需掌握改良巴氏刷牙法及牙縫清潔工具使用。
三、不可逆損傷的替代方案
Ⅲ度松動且骨吸收達根尖的患牙建議拔除,后期可選擇種植修復。種植前需徹底控制炎癥,必要時進行位點保存術。伴有糖尿病等系統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原發病,吸煙患者戒煙可使治療成功率提升30%。數字化咬合分析能優化修復體設計,減少剩余牙的力學負擔。
日常護理需選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菌斑,補充維生素C增強牙齦抵抗力。避免食用過硬食物防止牙齒移位,每半年拍攝牙片監測骨量變化。正畸患者需配合使用沖牙器,糖尿病患者要嚴格監測血糖。長期隨訪中發現牙齦出血需及時復診,夜間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墊。保持每日兩次有效刷牙配合牙線使用,可降低復發風險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