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高通常不需要立即用藥,多數情況下可通過光照療法和加強喂養緩解。當膽紅素水平超過安全閾值或存在病理因素時,醫生可能推薦苯巴比妥、茵梔黃口服液或白蛋白等藥物輔助治療。
生理性黃疸占新生兒黃疸的80%以上,主要與肝臟代謝功能不成熟、紅細胞壽命較短等發育特點有關。通過增加母乳喂養頻次每日8-12次、適當曬太陽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每次15分鐘等生活干預即可改善。
病理性黃疸可能與ABO溶血病、新生兒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嗜睡、拒奶、四肢抽搐等癥狀。對于溶血性黃疸,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阻斷溶血過程;感染性黃疸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光照療法仍是核心治療手段,藍光可促使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物質排出體外。
需警惕膽紅素腦病等嚴重并發癥,當黃疸持續超過2周、手足心發黃或血清膽紅素>342μmol/L時需立即就醫。藥物治療必須在新生兒科醫師指導下進行,禁止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