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后出現嘴巴張不開醫學上稱為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或放射性顳下頜關節強直是頭頸部放療的常見并發癥。該癥狀通常由放射性纖維化、肌肉萎縮及關節結構損傷引起,多數患者在放療后1-6個月內逐漸出現張口受限。
放射性纖維化是主要原因。高劑量輻射會導致顳下頜關節周圍軟組織纖維化,使關節活動度降低。纖維化程度與放療劑量呈正相關,當劑量超過50Gy時風險顯著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如咬肌、翼內肌的放射性損傷也會導致肌肉攣縮,進一步限制下頜運動。
顳下頜關節直接受照射可能引發關節結構損傷。放療可破壞關節軟骨,導致關節面粘連或骨質增生。部分患者伴隨關節腔炎癥,表現為局部疼痛和壓痛,加重張口困難。
唾液腺損傷引起的口腔干燥會間接影響張口功能。唾液減少導致黏膜干燥,咀嚼和吞咽時摩擦增加,患者可能因疼痛而減少下頜活動,長期形成適應性攣縮。
早期干預可改善癥狀。張口訓練是核心措施,使用木質開口器或手指牽拉練習,每日3次,每次維持5-10分鐘。物理治療如超短波、超聲波能緩解纖維化。疼痛明顯者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嚴重攣縮需考慮關節腔注射或手術松解。
營養支持不可忽視。選擇軟食或流質飲食,補充維生素E可能減輕纖維化。保持口腔濕潤可用人工唾液,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定期復查口腔功能,放療后至少每3個月評估一次張口度。
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張口困難或伴隨劇烈疼痛,需排除腫瘤復發或放射性骨壞死。少數患者可能需關節鏡手術或假體置換恢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