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白癜風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邊界清晰的白色斑塊,屬于后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其典型特征為乳白色或瓷白色皮損,表面光滑無鱗屑,好發于面部、頸部、手部等暴露部位。
兒童白癜風的皮損形態主要有三種類型。局限型表現為單個或多個孤立斑塊,多分布在身體一側;節段型沿神經節段單側分布,邊界清晰;泛發型則呈對稱性廣泛分布,可能累及全身50%以上皮膚。部分患兒白斑邊緣會出現輕微紅腫,進展期可能出現同形反應。
該病發病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異常、氧化應激損傷等因素相關。約20%患兒有家族史,常合并甲狀腺疾病、貧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黑色素細胞功能破壞是核心病理改變,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導致色素合成障礙。
兒童白癜風需與白色糠疹、無色素痣等疾病鑒別。白色糠疹常見于面部,伴有細碎鱗屑;無色素痣出生即有且終身穩定。伍德燈檢查可見白癜風皮損呈亮藍白色熒光,皮膚鏡顯示色素完全脫失。
治療需遵循分級原則。小面積皮損可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進展期需聯合糖皮質激素控制發展;穩定期可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維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可促進色素再生。頑固性病例可嘗試自體表皮移植。
日常護理需注意防曬,避免外傷刺激。保證均衡營養攝入,適當補充銅、鋅等微量元素。心理支持尤為重要,家長應幫助患兒建立積極心態。約30%患兒存在自愈傾向,但復發率較高需長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