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凸起的包可通過局部熱敷、外用藥物、穿刺引流、手術切除、物理治療等方式處理,常見原因包括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纖維瘤、毛囊炎或外傷血腫。
1、局部熱敷:
適用于早期炎癥性包塊如毛囊炎。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癥消退。每日用40℃左右溫水毛巾敷患處10-15分鐘,注意避免燙傷。若包塊伴隨紅腫熱痛,熱敷后癥狀無緩解需及時就醫。
2、外用藥物:
細菌感染導致的包塊可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藥膏。真菌感染可選用酮康唑乳膏。使用前需清潔皮膚,藥物應覆蓋整個包塊及周圍2厘米區域。避免自行擠壓包塊導致感染擴散。
3、穿刺引流:
適用于有明顯膿液的膿腫或囊腫。由醫生在無菌條件下操作,穿刺后徹底引流膿液并沖洗膿腔。術后需定期換藥,保持創面干燥。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4、手術切除:
直徑超過3厘米的脂肪瘤、反復感染的皮脂腺囊腫需手術完整切除。門診手術一般采用局部麻醉,術后7-10天拆線。切除組織需送病理檢查以明確性質。瘢痕體質者術后可配合硅酮制劑預防瘢痕增生。
5、物理治療:
淺表性包塊可嘗試超聲波治療或紅外線照射。超聲波能促進藥物滲透和炎癥吸收,每次治療10-15分鐘。紅外線照射可改善局部代謝,每日1-2次。物理治療期間需觀察包塊變化,若出現增大或破潰應立即停止。
日常需保持背部皮膚清潔干燥,選擇透氣棉質衣物避免摩擦。飲食上減少高糖高脂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C促進皮膚修復。避免自行擠壓或針挑包塊,觀察包塊變化情況,若出現快速增長、破潰不愈、伴隨發熱等癥狀應及時至普外科或皮膚科就診。術后患者需遵醫囑定期復查,監測傷口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