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腫瘤可通過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干預。結腸腫瘤可能與遺傳因素、慢性炎癥、高脂飲食、腸道菌群失衡、長期吸煙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腹痛、便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下降、腸梗阻等癥狀。
1、手術切除:根治性手術是結腸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右半結腸切除術、左半結腸切除術等術式。早期腫瘤患者通過手術可獲得較高治愈率,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監測復發。進展期腫瘤需聯合放化療提高生存率。
2、化學治療:常用方案包含奧沙利鉑、卡培他濱、伊立替康等藥物組合。新輔助化療可縮小腫瘤體積,輔助化療能殺滅殘留癌細胞。化療期間需監測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配合止吐藥物緩解副作用。
3、放射治療:適用于直腸部位腫瘤,通過三維適形放療精準照射病灶。術前放療能降低局部復發率,術后放療針對高危患者。放射性腸炎是常見并發癥,需調整飲食減輕腸道刺激。
4、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治療藥物如西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通過阻斷腫瘤血管生成或表皮生長因子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治療前需進行基因檢測篩選適用人群,監測心臟毒性等風險。
5、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等藥物通過激活T細胞殺傷腫瘤。適用于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腫瘤,需評估免疫相關不良反應。聯合治療可提高客觀緩解率,定期影像學評估療效。
患者治療期間應保持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豆制品,適量補充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根據體力狀況選擇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術后三個月內避免腹壓增高動作。定期復查腫瘤標志物及影像學檢查,建立營養檔案監測體重變化,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