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缺氧可能由臍帶異常、胎盤功能不全、母體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兒心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胎兒缺氧是妊娠期嚴重并發癥,需及時干預以避免不良結局。
1、臍帶異常
臍帶繞頸、臍帶扭轉或臍帶受壓會直接影響胎兒血液供應。當臍帶纏繞胎兒頸部超過兩周,或臍帶真結導致血流受阻時,胎兒血氧飽和度可能快速下降。超聲檢查可發現臍動脈血流頻譜異常,胎心監護呈現變異減速或晚期減速圖形。臨床處理需根據孕周選擇緊急剖宮產或加強監護,必要時使用宮縮抑制劑延長孕周。
2、胎盤功能不全
胎盤早剝、胎盤梗死或絨毛膜羊膜炎會降低母胎間物質交換效率。妊娠期糖尿病、子癇前期等疾病可導致胎盤血管病變,使胎盤絨毛間隙灌注不足。表現為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及胎動減少,超聲多普勒顯示子宮動脈阻力增高。治療包括臥床休息、吸氧,嚴重者需提前終止妊娠。
3、母體貧血
重度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會使母體攜氧能力下降。血紅蛋白低于70g/L時,母體代償性血流重新分布可能減少子宮胎盤灌注。孕婦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胎兒表現為胎動頻繁后減少。需補充鐵劑、葉酸或輸血治療,同時監測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峰值流速。
4、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子癇前期患者全身小動脈痙攣會導致子宮胎盤缺血。血壓超過140/90mmHg伴蛋白尿時,胎盤絨毛間隙血流量可減少30%-50%。特征為胎兒生長遲緩和胎心率基線升高,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液濃縮。治療需用硫酸鎂解痙,控制血壓后評估胎兒狀況決定分娩時機。
5、胎兒心血管畸形
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如左心發育不良綜合征會影響胎兒血液循環。心臟結構異常導致心輸出量不足時,即使母體供氧正常也會出現組織缺氧。產前超聲可見心臟結構異常,胎心監護顯示正弦波型。需多學科會診制定圍產期管理方案,出生后可能需要前列腺素維持動脈導管開放。
孕婦應保持左側臥位改善子宮血流,每日定時監測胎動,妊娠28周后每周進行胎心監護。飲食需保證足量優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避免長時間仰臥或劇烈運動。出現胎動異常、陰道流血或持續腹痛時須立即就醫,醫生可能根據情況給予吸氧、補液或促胎肺成熟治療。定期產檢有助于早期發現胎盤功能減退跡象,對于高危妊娠建議增加超聲檢查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