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注意調整生活方式、規范用藥及定期復查。該病主要由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通過綜合管理可有效控制癥狀并預防并發癥。
飲食調整是基礎干預措施。避免高脂、辛辣、酸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柑橘類水果,減少胃酸分泌刺激。選擇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魚肉、雞胸肉,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餐控制在七分飽。進食后2小時內避免平臥,夜間反流嚴重者可抬高床頭15-20厘米。
生活習慣改善能顯著緩解癥狀。戒煙限酒,尼古丁和酒精會松弛食管下括約肌。控制體重至BMI<24,腹部肥胖會增加腹壓。避免緊身衣物壓迫腹部,勞作時減少彎腰動作。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導致的胃腸功能紊亂。
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適用于輕癥患者。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可中和胃酸并形成保護層。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能加速胃排空。藥物療程通常需8-12周,不可自行停藥。
合并其他疾病需協同管理。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睡眠時建議左側臥位。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部分促動力藥可能影響血糖。長期服藥者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質子泵抑制劑使用超過1年者需監測骨密度。
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報警癥狀需及時就醫。吞咽疼痛進行性加重可能提示食管潰瘍,嘔血黑便需排除上消化道出血,體重驟減伴吞咽困難要警惕食管狹窄或腫瘤可能。內鏡檢查建議每1-2年復查,Barrett食管患者需縮短隨訪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