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突出可通過正畸治療、正頜手術、牙齒矯正器、骨皮質切開術、修復治療等方式解決。牙槽骨突出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牙齒排列異常、頜骨發(fā)育異常、外傷等原因引起。
1、正畸治療
正畸治療適用于輕度牙槽骨突出,通過佩戴固定或活動矯治器調整牙齒位置。金屬托槽、陶瓷托槽、隱形矯治器等器械可逐步改變牙槽骨受力方向。治療周期較長但創(chuàng)傷小,需定期復診調整矯治力度。矯正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短暫牙齒松動或咀嚼不適。
2、正頜手術
正頜手術針對嚴重骨性突出,需聯(lián)合口腔外科與正畸科治療。術前需進行三維影像評估,術中截除部分頜骨并重新定位。術后配合牙齒矯正可改善咬合功能與面部輪廓。手術存在出血、感染等風險,恢復期需流質飲食。
3、牙齒矯正器
功能性矯正器適用于青少年頜骨發(fā)育期,通過抑制或刺激頜骨生長改善突出。肌功能訓練器可糾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習慣。夜間佩戴的頜位矯正裝置能調整下頜位置,需持續(xù)使用數(shù)月見效。
4、骨皮質切開術
骨皮質切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在牙槽骨表面制造裂隙以加速牙齒移動。常與正畸治療聯(lián)合應用,縮短三分之一的矯正時間。術后可能出現(xiàn)牙齦腫脹,需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該術式對牙根長度和骨密度有特定要求。
5、修復治療
修復治療通過烤瓷冠或貼面改善前牙外觀,適用于輕度突出且拒絕正畸者。需少量磨除牙體組織,可能影響牙齒敏感度。全口咬合重建可調整垂直高度,但無法改變頜骨基礎結構。長期使用存在修復體磨損風險。
日常需避免咬硬物、單側咀嚼等加重突出的習慣,使用含氟牙膏維護口腔衛(wèi)生。鈣質與維生素D攝入有助于維持牙槽骨密度,建議每年進行口腔檢查。正畸治療后需長期佩戴保持器,睡眠時使用防磨牙墊可減少牙齒磨損。出現(xiàn)牙齦出血或牙齒松動加劇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