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可通過壓力治療、藥物注射、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疤痕增生是皮膚損傷后結締組織過度修復的表現,通常由創傷、感染、遺傳等因素引起。
壓力治療是疤痕增生的基礎干預手段。彈性繃帶或壓力衣通過持續壓迫抑制纖維組織過度增生,適用于四肢或軀干的大面積增生性疤痕。治療需持續6個月以上,壓力需維持在20-30毫米汞柱。
藥物注射適用于局限性增生疤痕。曲安奈德混懸液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減輕疤痕厚度,每月注射1次,3-5次為療程。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可聯合利多卡因減輕注射疼痛,需注意局部皮膚萎縮等副作用。
點陣激光通過刺激膠原重塑改善疤痕外觀。非剝脫性激光適合紅色隆起疤痕,需間隔4-6周治療3-5次。剝脫性二氧化碳激光對頑固性疤痕效果顯著,術后需嚴格防曬避免色素沉著。
手術切除適用于嚴重影響功能的疤痕。Z成形術通過改變張力方向預防復發,常配合術后放射治療。皮瓣轉移適用于關節部位疤痕攣縮,需聯合壓力治療防止再次增生。
疤痕體質者應避免不必要的皮膚創傷。傷口愈合期保持創面清潔,使用硅酮凝膠敷料可降低增生風險。陳舊性疤痕可嘗試脈沖染料激光改善充血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