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可通過藥物聯合物理治療實現癥狀控制,少數頑固病例需手術干預。該病癥主要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損傷神經節引起,表現為持續性灼痛、刺痛或電擊樣疼痛。
藥物治療是核心方案,常用藥物包括加巴噴丁膠囊、普瑞巴林膠囊等抗驚厥藥,阿米替林片等三環類抗抑郁藥,以及利多卡因貼劑等局部鎮痛藥。嚴重疼痛可考慮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緩釋片,但需警惕成癮性。
物理治療作為輔助手段,經皮神經電刺激通過低頻電流阻斷痛覺傳導,脈沖射頻治療能選擇性破壞痛覺神經纖維。部分患者對紅外線照射、超聲波治療反應良好。
對于病程超過1年且藥物控制不佳者,可考慮微創手術。脊髓電刺激術通過植入電極調節神經信號,神經阻滯術直接注射麻醉藥物阻斷痛覺傳導。這兩種方式對60%以上頑固性疼痛有效。
日常護理需避免冷熱刺激,穿著寬松棉質衣物。維生素B1、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可促進修復。疼痛急性期建議采用半臥位休息,減少患處摩擦。
病程超過3個月或疼痛影響睡眠時需及時復診。合并糖尿病、免疫缺陷患者更易發展為慢性疼痛,建議早期介入疼痛專科治療。最新研究顯示,重復經顱磁刺激對難治性病例有顯著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