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內白色污垢通常為包皮垢,可通過日常清潔、藥物治療、包皮環切術等方式處理。包皮垢多由包皮過長、局部衛生不良、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異常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包皮及龜頭,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洗時將包皮完全翻起,清除積聚的分泌物后擦干。保持會陰部干燥透氣,選擇純棉內褲并勤換洗。合并輕度炎癥時可用淡鹽水沖洗。
細菌感染引起的包皮炎可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藥膏。真菌感染需應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伴有明顯紅腫疼痛時,醫生可能建議口服頭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反復發生包皮垢積聚或包皮龜頭炎者,可考慮包皮環切手術。該手術通過切除過長包皮消除污垢滯留空間,需由泌尿外科醫生評估后實施。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避免劇烈運動。
先天性包皮過長或包莖是污垢堆積的主因,可能誘發包皮龜頭炎或尿路感染。兒童期可嘗試手法擴張,成人建議手術干預。未手術者需加強局部清潔,性生活前后需徹底清洗。
青春期后皮脂腺分泌旺盛可能加重污垢形成。需調整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避免熬夜等誘發內分泌紊亂的因素。合并痤瘡等皮膚問題時可配合維生素B族調節。
建議每日晨起及睡前清洗外生殖器,避免使用堿性洗劑破壞皮膚屏障。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選擇透氣性好的寬松衣物,避免久坐及局部潮濕。若出現包皮紅腫、疼痛、排尿困難或分泌物異味,應及時就醫排查特異性感染。嬰幼兒包皮垢需由家長協助清理,不可強行翻扯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