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斑性牙齦炎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和觸痛。牙齦邊緣呈現鮮紅色或暗紅色腫脹,刷牙或進食時易出血,可能伴有口臭。這是牙齦對牙菌斑堆積的炎癥反應,屬于牙周疾病的早期階段。
牙齦炎的發展通常經歷三個階段。早期表現為牙齦邊緣輕微紅腫,探診時出血,患者可能僅感覺牙齦發脹。進展期時牙齦腫脹加重,顏色變為深紅或紫紅,自發性出血增多,口腔異味明顯。若不及時干預,可能發展為牙周炎,出現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等不可逆損害。
牙齦炎主要與牙菌斑堆積有關。牙菌斑中的細菌代謝產物刺激牙齦組織,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其他誘因包括牙齒排列不齊、修復體邊緣不密合等機械刺激因素,以及妊娠期激素變化、糖尿病等全身因素。吸煙會加重牙齦血管收縮,掩蓋出血癥狀但實際加重炎癥。
日常護理可選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牙醫可能推薦過氧化氫溶液沖洗齦溝,或使用鹽酸米諾環素等局部緩釋藥物。頑固性病例需接受齦上潔治術清除牙結石,配合齦下刮治術平整根面。
牙齦炎患者應每3-6個月進行專業潔牙,控制菌斑指數在20%以下。妊娠期婦女需加強口腔護理,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出現牙齦退縮、牙齒松動等表現時,需及時排查牙周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