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咬不動東西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因素包括牙體硬組織損傷、顳下頜關節紊亂以及全身性疾病等。以下是:
牙釉質磨損或齲齒是導致咀嚼無力的常見原因。長期食用酸性食物、夜間磨牙或刷牙方式不當可能造成牙釉質缺損,表現為冷熱敏感和咀嚼酸痛。中重度齲壞會形成齲洞,咀嚼時食物嵌入引發疼痛。這類情況可通過復合樹脂充填或嵌體修復改善。
牙周炎發展到中晚期會出現明顯咀嚼障礙。牙槽骨吸收導致牙齒松動度增加,咀嚼效率下降,常伴有牙齦出血和口臭。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嚴重者需進行牙周翻瓣手術。日常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有助于控制炎癥。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TMD表現為張口受限和咀嚼疼痛。關節盤移位或關節囊炎癥會導致咬合時關節區彈響,嚴重者出現持續性鈍痛。治療采用咬合板物理治療,配合關節腔沖洗,必要時進行關節鏡手術。
全身性疾病如骨質疏松會影響頜骨密度,導致牙齒支持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牙周組織愈合能力減弱,可能加速牙周病進展。這類情況需要在內科治療基礎上進行口腔專科處理。
神經系統病變如三叉神經損傷也會影響咀嚼功能。腦卒中后部分患者出現咬肌協調障礙,需通過康復訓練改善。罕見情況下,口腔腫瘤壓迫神經會導致進行性咀嚼困難。
若持續兩周以上出現咀嚼無力,建議進行口腔全景片和錐形束CT檢查。夜間磨牙患者可定制咬合墊,骨質疏松患者需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注意避免單側咀嚼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