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癥狀可通過藥物干預緩解,常用藥物包括人工唾液替代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促唾液分泌藥物如毛果蕓香堿以及中成藥如生脈飲。口干通常由唾液分泌減少、藥物副作用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生理性口干多與飲水不足、環境干燥等非病理性因素相關。增加每日飲水量至1500-2000毫升,使用加濕器維持環境濕度50%-60%可有效改善。避免攝入酒精、咖啡因等利尿物質,咀嚼無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分泌。
病理性口干可能與干燥綜合征、糖尿病等疾病有關。干燥綜合征患者除口干外常伴眼干、關節痛,需進行抗核抗體檢測確診;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多飲多尿癥狀,需監測血糖水平。系統性疾病的治療需針對原發病,如使用免疫調節劑控制干燥綜合征。
藥物副作用是常見誘因,抗組胺藥、抗抑郁藥等200余種藥物可能抑制唾液分泌。建議就診時攜帶用藥清單,醫生可調整用藥方案或開具唾液替代劑。放療后口干患者可考慮使用氨磷汀等細胞保護劑。
持續兩周以上的頑固性口干需盡早就診,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腫瘤可能。夜間口干嚴重者可睡前使用含氟化物的凝膠預防齲齒。藥物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囑,毛果蕓香堿禁用于哮喘、青光眼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