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感染可通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藥物治療。支原體感染通常由呼吸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大環內酯類: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治療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發揮作用。這類藥物對兒童和孕婦相對安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用藥期間需避免與含鋁鎂的抗酸劑同服。
2、四環素類:多西環素對支原體具有較強抗菌活性,適用于8歲以上兒童及成人。該藥物可能引起光敏反應,服藥期間需防曬。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牙齒著色,妊娠期婦女禁用。
3、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對耐藥性支原體感染有效,通過抑制DNA旋轉酶發揮作用。18歲以下青少年慎用,可能引起肌腱炎或QT間期延長。用藥期間需監測心電圖變化。
4、耐藥處理:當檢測到對大環內酯類耐藥時,可選用新型四環素類藥物如替加環素,或酮內酯類抗生素如泰利霉素。臨床需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方案,聯合用藥可提高療效。
5、輔助治療:乙酰半胱氨酸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布洛芬能緩解發熱癥狀。重癥患者需住院接受氧療,慢性感染者可配合免疫調節劑如匹多莫德。

支原體感染患者需保證每日2000ml水分攝入,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綠色蔬菜。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避免人群聚集場所。居家護理需保持室內濕度50%-60%,定期開窗通風。癥狀持續超過一周或出現呼吸困難需及時復診,兒童患者應監測體溫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