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造瘺手術在規范操作下總體安全性較高。該手術主要用于解除尿路梗阻、引流腎臟積液或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并發癥發生率約為5%-15%,多數為可控的輕微問題。
手術安全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患者基礎狀況是關鍵因素,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未控制的感染或心肺功能不全可能增加風險。術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尿培養及影像學評估,必要時先糾正貧血或控制感染。操作技術直接影響安全性,超聲或CT引導下穿刺能精準定位目標腎盞,避免損傷胸膜、腸管及大血管。術后護理質量決定并發癥防控效果,需保持引流管通暢并監測尿量、體溫及切口情況。
常見短期并發癥包括出血、感染和導管移位。術后48小時內輕微血尿屬正常現象,若出現鮮紅色血尿伴血塊需警惕活動性出血。發熱超過38.5℃可能提示尿路感染,需進行尿常規和血培養檢查。導管脫出發生率約3%-10%,突發無尿或引流液驟減時應立即影像學確認位置。
特殊風險需重點防范。膿腎患者穿刺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建議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孤立腎或移植腎手術需更謹慎,最好由經驗豐富的介入放射科醫生操作。長期留置造瘺管可能引起結石形成或導管堵塞,需每2-3個月定期更換。
多數患者術后3-5天可出院,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建議選擇三級醫院泌尿外科或介入放射科實施手術,嚴重腎積水或尿膿毒癥患者應及時急診處理。高齡或合并多系統疾病者需術前多學科會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