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總長小鼓包且特別疼可能與外耳道癤腫、皮脂腺囊腫感染、耳部濕疹繼發感染、耳廓假性囊腫、外耳道炎等因素有關。這些情況多由細菌感染、局部衛生不良、過敏反應或外傷導致,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外耳道癤腫
外耳道癤腫是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常見于挖耳損傷或游泳后耳道進水。典型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觸碰時疼痛加劇,嚴重時可伴隨耳周淋巴結腫大。早期可局部熱敷促進炎癥消退,若已化膿需由醫生切開引流。避免自行擠壓癤腫,防止感染擴散。
2、皮脂腺囊腫感染
耳部皮脂腺囊腫因腺管阻塞形成,繼發感染時會出現明顯疼痛和腫脹。囊腫表面可能發紅發熱,按壓有波動感。未感染時可觀察,感染期需口服抗生素如頭孢克洛,化膿后需手術切除。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潔,避免頻繁觸摸囊腫區域。
3、耳部濕疹繼發感染
過敏性濕疹導致耳部皮膚屏障受損,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形成疼痛性丘疹。表現為耳廓或耳道內紅斑、滲液伴劇烈瘙癢,抓撓后出現糜爛和膿皰。治療需聯合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抗炎和莫匹羅星軟膏抗感染,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緩解過敏癥狀。
4、耳廓假性囊腫
耳廓軟骨間無菌性積液形成的囊性隆起,繼發感染時會出現明顯脹痛。囊腫表面皮膚正常但觸之有彈性,穿刺可抽出淡黃色液體。輕度囊腫可通過壓迫包扎消退,反復發作或感染需手術切除囊壁。避免睡覺時壓迫患側耳朵。
5、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炎癥常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耳道腫脹、疼痛甚至流膿。彌漫性外耳道炎需徹底清理耳道分泌物后,局部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勿用棉簽過度清潔耳道。
日常應注意避免頻繁掏耳或佩戴不潔耳機,耳部出現持續疼痛、流膿或聽力下降時需及時就診。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過敏體質者需排查過敏原。耳部皮膚脆弱,清潔時使用溫和無刺激的洗護產品,沐浴后及時擦干耳廓褶皺處水分。若反復發作耳部感染,建議檢測血糖排除糖尿病等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