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處瘙癢可能由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接觸性皮炎、陰虱病或激素水平變化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針對性處理。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最常見誘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會導致外陰劇烈瘙癢、豆渣樣白帶。保持局部干燥清潔,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必要時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藥物。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
細菌性陰道病由陰道菌群失調引發,表現為灰白色魚腥味分泌物伴輕度瘙癢。過度沖洗陰道、頻繁性生活可能破壞微環境平衡。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軟膏等抗生素可調節菌群,治療期間需避免性生活。
接觸洗衣液、衛生巾等化學物質可能誘發過敏性皮炎,出現紅斑、刺癢。立即停用可疑產品,用溫水清洗后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選擇無香精的棉質衛生用品,如持續48小時未緩解需就醫排除其他病因。
陰虱病通過性接觸傳播,虱子叮咬會導致夜間劇烈瘙癢,可見針尖大灰藍色斑點。剔除陰毛后使用撲滅司林霜全面消殺,性伴侶需同步治療。患者衣物床單需60℃以上高溫消毒。
絕經期雌激素下降會使外陰皮膚變薄干燥,引發瘙癢感。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萎縮癥狀,日常可涂抹維生素E軟膏保濕。需與老年性陰道炎鑒別,后者常伴隨淡黃色分泌物。
建議穿著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褲,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1次避免過度清潔。發作期間暫停使用護墊、沐浴露等化學產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瘙癢持續超過1周、伴隨異常分泌物或潰瘍,需及時婦科檢查排除HPV感染、硬化性苔蘚等疾病。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免疫力,減少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