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膚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類皮膚疾病,常見類型包括足癬、體癬、股癬和花斑癬等。這類疾病通常表現為皮膚瘙癢、脫屑、紅斑或水皰,嚴重時可能出現糜爛或繼發細菌感染。
真菌性皮膚病的發生主要與皮膚屏障受損、潮濕環境、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長期穿著不透氣的鞋襪、共用個人物品、衛生條件差等行為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更易患病。
治療真菌性皮膚病通常采用抗真菌藥物,如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外用制劑,嚴重時可口服伊曲康唑。保持患處清潔干燥是治療的基礎,避免抓撓可防止擴散。穿透氣衣物、定期消毒個人物品有助于預防復發。
多數真菌性皮膚病通過規范治療可在2-4周內好轉。若癥狀持續或加重,需就醫排除其他皮膚疾病。特殊部位如頭癬、甲癬建議盡早就診,這類感染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系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