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腺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良性病變,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癥狀有痛經、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孕等,嚴重時可導致貧血和子宮增大。
1、病因機制
子宮肌腺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有關。多次人工流產、剖宮產等宮腔操作可能破壞子宮內膜與肌層界限,促使內膜向肌層生長。雌激素水平異常升高也會刺激內膜組織增生,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
2、典型癥狀
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是最突出表現,疼痛多從經前1-2天持續至經期結束。月經量明顯增多可能導致貧血,部分患者出現非經期盆腔疼痛。子宮均勻性增大可使患者自覺下腹墜脹,約30%-50%患者合并不孕。
3、診斷方法
超聲檢查可見子宮肌層增厚伴不均勻回聲,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顯示病灶范圍。血清CA125水平可能輕度升高,但確診需依靠病理檢查。需注意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4、藥物治療
可遵醫囑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抑制雌激素分泌,孕激素類藥物如地諾孕素延緩病灶進展。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能減少月經量。藥物治療適用于癥狀較輕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5、手術治療
子宮切除術是根治性治療方式,適用于無生育需求或癥狀嚴重的患者。病灶切除術可保留子宮但復發率較高。介入治療如子宮動脈栓塞術能縮小病灶,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屬于無創治療手段。手術方式需根據年齡、生育需求等個體化選擇。
子宮肌腺癥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經期注意保暖,可適當熱敷緩解疼痛。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含鐵食物預防貧血,限制酒精及咖啡因攝入。定期婦科檢查監測病情變化,合并貧血者需補充鐵劑。計劃妊娠者建議盡早就醫評估,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助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