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萎縮可通過胰酶替代劑、胃酸抑制劑、維生素補充劑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慢性胰腺炎、胰腺導管阻塞、酒精濫用、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胰酶替代劑:胰酶膠囊、復方胰酶片等藥物可彌補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幫助分解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類藥物需隨餐服用,劑量需根據糞便性狀調整,過量可能導致便秘。
2、胃酸抑制劑: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能減少胃酸對胰酶的破壞,提高外源性胰酶活性。長期使用需監(jiān)測骨密度和鎂離子水平,警惕骨折和低鎂血癥風險。
3、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膠丸、維生素E軟膠囊可糾正因脂肪吸收障礙導致的維生素缺乏。建議定期檢測血清維生素水平,避免過量補充引發(fā)中毒反應。
4、鎮(zhèn)痛藥物:對合并腹痛者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曲馬多等鎮(zhèn)痛藥。非甾體抗炎藥需慎用,可能加重消化道出血風險。疼痛持續(xù)需排除胰腺癌可能。
5、降糖藥物:繼發(fā)糖尿病時推薦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可能加重胰腺負擔。血糖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警惕低血糖發(fā)生。
日常需采用低脂高蛋白飲食,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40克以下,分6-8餐進食。烹飪選擇蒸煮方式,避免油炸食品。適當補充中鏈甘油三酯可改善能量攝入。堅持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定期監(jiān)測體重、血糖和營養(yǎng)指標,每年進行胰腺影像學復查。出現持續(xù)消瘦、黃疸或嚴重腹瀉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