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倒睫可能由眼瞼發育異常、先天性瞼內翻、眼部炎癥刺激、外傷瘢痕收縮、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臨床表現為頻繁眨眼、畏光流淚、結膜充血、角膜上皮損傷等癥狀。
1、眼瞼發育異常:
嬰幼兒眼輪匝肌過度發育或瞼板發育不全可導致睫毛向內生長。這類情況多隨年齡增長自行改善,日常可用無菌棉簽蘸取生理鹽水輕柔向外擦拭睫毛,避免揉眼刺激。若3歲后仍持續存在,需考慮瞼內翻矯正術。
2、先天性瞼內翻:
亞洲兒童常見下瞼內翻伴倒睫,可能與眼瞼皮膚松弛度較高有關。典型癥狀為持續性異物感,角膜熒光染色可見點狀著色。輕度病例可通過按摩下瞼緣改善,中重度需行瞼板楔形切除術或縫線固定術。
3、炎癥刺激:
慢性結膜炎或瞼緣炎引發的局部水腫會改變睫毛生長方向。表現為瞼緣充血、黃色分泌物附著。需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控制感染,聯合人工淚液緩解刺激,炎癥消退后約60%倒睫可自行復位。
4、外傷后遺癥:
眼瞼撕裂傷愈合過程中形成的瘢痕組織牽拉可導致獲得性倒睫。這類患兒常伴有瞼緣形態不規則,需手術松解瘢痕并行睫毛毛囊電解術。術后需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預防干眼。
5、遺傳相關因素:
部分綜合征如先天性眼瞼四聯征患兒多合并倒睫,與FOXL2基因突變相關。此類病例需多學科協作治療,除手術矯正外,需定期角膜地形圖監測圓錐角膜風險。
日常護理需保持眼部清潔,使用無淚配方洗發水,避免塵螨刺激。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如胡蘿卜、深海魚等。戶外活動時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每半年進行一次裂隙燈檢查評估角膜狀態。若出現突發眼痛或視力下降需立即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