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嬰阻斷成功率可達90%以上,具體效果與干預時機、阻斷方案完整性密切相關。
1、孕期干預:孕晚期口服替諾福韋、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藥物可降低母體病毒載量,將宮內感染風險控制在5%以下。聯合定期監測肝功能與HBV-DNA水平,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2、分娩管理:剖宮產不能顯著提高阻斷成功率,但分娩時需避免產程延長。新生兒出生后12小時內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劑量需達到100IU以上。
3、聯合免疫:新生兒需按0-1-6月程序接種重組酵母乙肝疫苗,三針全程接種后抗體陽轉率超95%。早產兒或低體重兒需增加一劑強化接種。
4、哺乳評估:母親未服用抗病毒藥物且乳頭無破損時,母乳喂養不增加感染風險。若母親病毒載量>2×10?IU/ml,建議暫停母乳并持續用藥監測。
5、隨訪檢測:嬰兒完成疫苗接種后7-12個月需檢測HBsAg和抗-HBs,抗體滴度<10mIU/ml者需補種疫苗。全程規范干預下,1歲時HBsAg陽性率可降至1%以下。
規范實施產前抗病毒治療+新生兒聯合免疫+定期隨訪的三聯方案,能使高病毒載量孕婦的母嬰傳播率從30%降至5%以內。哺乳期需避免乳房皸裂,輔食添加階段注意餐具消毒。兒童入園前建議復查抗體水平,日常避免與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等血液暴露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