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檢查主要通過檢眼鏡、眼底照相等技術觀察視網膜、視神經及血管結構。檢查內容包括視盤形態、黃斑區病變、視網膜血管狀態、出血滲出灶以及玻璃體混濁等。
1、視盤評估:視盤是視神經穿出眼球的部位,檢查需觀察其顏色、邊界及杯盤比。青光眼患者常見杯盤比擴大,視神經炎則表現為視盤充血水腫。發現異常需結合視野檢查進一步評估。
2、黃斑檢測:黃斑區負責中心視力,檢查關注是否存在水腫、出血或色素紊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可見玻璃膜疣,糖尿病黃斑水腫表現為視網膜增厚。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輔助確診。
3、血管觀察:視網膜動靜脈比例正常為2:3,高血壓患者可見動脈變細、反光增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典型體征包括微血管瘤、棉絮斑,重度者出現新生血管。熒光素血管造影能清晰顯示血管滲漏。
4、出血排查:視網膜淺層出血呈火焰狀,深層出血為圓點狀。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出血多沿神經纖維層分布,靜脈阻塞時出血呈扇形擴散。出血范圍超過2個視盤直徑需緊急處理。
5、玻璃體檢查:玻璃體混濁表現為眼前漂浮物,嚴重者影響眼底觀察。葡萄膜炎患者常見雪球樣混濁,視網膜脫離時可見 Weiss 環。B超檢查有助于判斷混濁性質。
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每周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飲食增加藍莓、菠菜等富含葉黃素的食物。避免長時間用眼,每45分鐘遠眺5分鐘,高度近視者建議每年復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