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使用胰島素可能引發低血糖、體重增加、注射部位脂肪增生等不良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低血糖昏迷或胰島素抗體形成。胰島素治療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但需警惕其潛在風險。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且危險的并發癥。血糖低于3.9mmol/L時會出現心悸、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嚴重低血糖<2.8mmol/L可導致意識障礙。老年患者及腎功能不全者更易發生,需加強血糖監測,隨身攜帶糖果應急。
體重增加與胰島素促進脂肪合成作用相關。研究顯示胰島素治療第一年平均增重2-4公斤,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可考慮聯用二甲雙胍或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控制體重。
注射部位脂肪增生發生率約30%,與長期同一部位注射有關。表現為注射部位出現橡皮樣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建議輪換注射部位腹部、大腿、上臂、臀部,每次注射間隔至少1厘米。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胰島素抗體,導致胰島素抵抗。這種情況需檢測胰島素抗體水平,必要時更換胰島素劑型。使用人胰島素或胰島素類似物可降低抗體產生概率。
長期胰島素治療可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這與外源性胰島素缺乏肝臟首過效應有關。合并心血管風險因素者應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定期進行頸動脈超聲等血管評估。
出現視力模糊、四肢麻木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糖尿病患者需每3-6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每年進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神經傳導速度等并發癥篩查。